【市級工作動態】
●石獅市河長辦流程圖升級:打造河湖管理的“無縫對接”時代
在追求河湖管理精細化的道路上,石獅市河長制辦公室(以下簡稱河長辦)再出新招。近日,河長辦宣布對一系列河湖管理流程圖進行整合與優化,旨在通過明確日常工作的銜接關系和責任分配,提升河湖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這一舉措,標志著石獅市在河湖管理領域邁出了向標準化、流程化管理轉型的關鍵一步。
此次流程圖的整合涉及從投訴舉報處理到水質監測,再到河湖長制工作年度考核等多個關鍵環節,共計10項流程圖。每一項流程圖都經過精心設計,確保了工作的連貫性和責任的明確性,從而為河湖管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導和監督。
在投訴舉報處理流程方面,河長辦通過流程圖的整合,明確了1-96133或12314投訴舉報的處理步驟和責任人,確保了每一項投訴都能得到及時而有效的響應。這一流程的優化,不僅提高了問題處理的效率,也增強了公眾參與河湖保護的積極性。
水質監測工作流程圖的整合,使得水質監測工作更加系統化和科學化。通過這一流程圖,河長辦能夠更加精準地掌握全市水質狀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質安全。
石獅市河湖水環境損害事件聯辦流程圖的整合,加強了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提高了對水環境損害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這一流程的優化,為河湖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此外,河長辦還對河湖長制工作年度考核流程、河(湖)長名單調整流程、河湖長制工作督導流程等進行了整合,使得河湖長制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更加透明、規范,提高了河湖長制工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河長制工作分辦流程圖和市級河湖長巡河流程圖的整合,進一步明確了河湖長的責任和任務,確保了河湖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河湖長年度述職流程圖和河湖長制年度報告流程圖的整合,則為河湖長制工作的監督和評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確保了河湖長制工作的持續改進和優化。
河長辦的這一流程圖整合舉措,是對河湖長制工作流程的一次全面梳理,也是對河湖管理標準化建設的一次大膽嘗試。通過這一舉措,石獅市河長辦將河湖管理的“無縫對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為全市河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開啟了新的篇章。隨著這些流程圖的逐步實施,我們有理由相信,石獅市的河湖管理將更加高效、有序,河湖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轉發石獅日報)塘園溪三座木棧橋全面修復完工
11月6日,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西洋公園周邊塘園溪三座木棧橋修復工程圓滿結束。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施工,三座木棧橋煥然一新,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休閑場所。
是日下午,記者實地探訪了這三座木棧橋。修復后的橋面全部更換為嶄新的木板,平整穩固,木板之間幾乎看不到縫隙,確保了行人的安全。同時,橋體護欄也重新涂刷藍色漆面,與河道里清澈的流水和兩岸邊的鮮花綠植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木棧橋上,市民游客絡繹不絕,他們或悠閑散步,或駐足欣賞美景。遠遠望去,小橋流水、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此次木棧橋的修復工程不僅增強了橋梁設施的安全穩固性,且提升了西洋公園周邊整體景觀效果。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工作,為廣大市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轉發石獅日報)濕地公園木棧道煥新顏 打造精美善治之城
11月10日上午,記者在石獅濕地公園看到,幾名工人正在對人行木棧道進行翻新施工,工人們用打磨機磨掉木棧道的灰暗表面,顯現出木棧道清新的木質感。現場施工人員介紹說,他們8日開始進場施工,木棧道重新打磨后將進行油漆作業,維護后的人行木棧道,將給市民游客帶來更好的游覽體驗。
●(轉發石獅日報)市政府主要領導開展巡林巡河工作
余志偉一行先后深入靈秀水庫大壩、靈秀鎮林長制主題公園、虎頭山等地巡林,著重了解靈秀山消防供水系統提升工程建設進度、林長制公園日常管理維護、虎頭山廢棄石窟整治等工作,現場協調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余志偉指出,當前正值森林防火期,各級各單位要繃緊防控森林火災這根弦,加快消防系統提升工程建設進度,更好地保障靈秀山森林公園的消防安全;要緊扣林長制這一主題,從政策法規宣傳、森林資源保護等方面入手,著力將林長制公園打造成集宣傳林業科普知識、林地保護與利用、生態旅游于一體的展示窗口;要結合虎頭山廢棄石窟整治工作,開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栗喉蜂虎棲息地、繁殖區的保護性修復,將其作為礦山生態修復的新方式,打造石獅生態新名片。
在塘頭溝支流開展巡河時,余志偉一邊實地巡查塘頭溝河道及周邊環境狀況,一邊了解整治工作進展。余志偉強調,相關部門及屬地政府要強化目標導向,嚴格落實河湖長制,以污染源頭管控為根本,統籌推進短期處置和長期治理,持續改善提升水環境質量;要落實常態化保潔措施,及時整改發現的問題,改善渠道沿線環境;要強化溯源排查,加強對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監測、現場檢查,推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營造河暢水清的水生態環境。(記者 林富榕)
●(轉發石獅日報)石獅召開2024年度河湖長制工作培訓會
11月12日下午,2024年石獅市河湖長制工作培訓會在市水務大樓召開,目的在于提升我市河湖治理能力,加強各級河湖長、河長辦工作人員及河道專管員等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助推我市的河湖長制工作再上新臺階。石獅市河長辦各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各鎮(街道)河長、副河長和河長辦主任,以及市、鎮(街道)兩級河長辦工作人員和河道專管員參加培訓。
會議伊始,石獅市河長辦專職副主任、市市政公用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潘志華發表了培訓動員講話。
隨后,泉州市河長制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泉州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方亮以《石獅市河湖長制工作的幾點思考》為題,結合多個事例,詳細講解石獅市河長制工作所取得的一系列顯著成績,并對石獅在推進河長制工作中的一些典型經驗和做法給予高度評價。他同時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河道專管員隊伍管理,充分挖掘好石獅僑鄉資源,激發鄉愁河長力量,共同為共建石獅生命河、生活河、生態河、美麗幸福河貢獻力量。
會議期間,石獅市河長辦還舉辦“鄉愁河長”聘任儀式,聘任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正高級研究館員李國宏為我市“鄉愁河長”。李國宏以《一江春水:宋代泉州水利故事》為題,為參會人員帶來一場精彩的歷史講座。他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一個個歷史典故,生動闡述千百年來石獅發展與河湖變遷中的緊密關聯,讓參會人員對石獅的河湖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培訓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有助于提升參會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更將為我市河湖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轉發石獅日報)如約而至!大批候鳥飛抵石獅越冬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連續四年到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時隔三年重現……進入11月,大批候鳥飛抵石獅越冬,在泉州灣水頭外線、石獅濕地公園等地,不少生態“貴客”臨門,這些珍稀鳥類“用腳投票”,給生態石獅打出高分。
11月以來,泉州市觀鳥學會會員在石獅濕地公園多次記錄到了黑臉琵鷺。11月10日,記者在石獅濕地公園藕塘發現,這群黑臉琵鷺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為伴,混在白鷺、反嘴鷸等組成的鳥群中,數量超過10只。黑臉琵鷺是石獅濕地公園的“老朋友”。2021年11月,石獅濕地公園首次記錄到8只黑臉琵鷺,此后年份數量略有增長,趨于穩定。今年,黑臉琵鷺已連續四年到石獅濕地公園越冬。
琵琶嘴、黑臉龐、白衣裳……黑臉琵鷺因其鳥喙與中國樂器琵琶極為相似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除了外貌特征,黑臉琵鷺的覓食動作與白鷺亦不相同,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扎在藕田里像掃雷一樣來回晃動;而黑臉琵鷺與白琵鷺極為相似,但黑臉琵鷺的額、喉、臉、眼周全為黑色。
“小天鵝又來了,成雙入對!”11月12日,泉州市觀鳥學會會員陳文森在學會微信群傳來喜訊,這對小天鵝當日降臨石獅濕地公園后,又飛往泉州灣水頭外線濕地。2021年11月,石獅濕地公園首次記錄到小天鵝,時隔三年后,小天鵝再次來訪。值得一提的是,小天鵝奉行“終身伴侶制”,若一只死亡,另一只則為之“守節”,終生單獨生活。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對棲息地環境要求極高,喜歡水質良好、水域開闊、水生植物豐富并有淺灘的環境。
石獅濕地公園“高朋滿座”!除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據了解,石獅濕地公園與泉州灣僅隔一條錦江外線,當泉州灣南岸灘涂處于高潮位時,或者遇到大風、暴雨等天氣時,大量的冬候鳥就會從灘涂來到石獅濕地公園駐足、避風。因此,石獅濕地公園被譽為泉州灣南岸越冬候鳥的“后花園”。
“珍惜這一份相逢!一起參與‘護飛行動’!”隨著候鳥遷徙高峰期的到來,泉州、石獅有關部門及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呼吁,全社會共同努力,保護好遷徙鳥類及其越冬地安全,讓萬千候鳥自由翱翔!
【鎮級工作動態】
●錦尚鎮河長辦開展專業化河道管養隊伍培訓
為進一步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提升河道專管員及河道保潔員的工作能力。11月4日,錦尚鎮河長辦組織開展了專業化河道管養隊伍培訓,轄區河道專管員和河道保潔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會上,對河道專管員和河道保潔人員進行了相關工作培訓,要求河道專管員和河道保潔員認真履行職責,確保河道責任范圍保持干凈整潔;注重工作方法,確保任務切實落實;關注細節,確保自身人身安全。
通過此次培訓,提高了河道專管員、河道保潔員的業務能力、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為做好河道管理養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錦尚鎮組織市、鎮人大代表開展水環境整治調研視察
11月8日上午,錦尚鎮人大主席蔡連庭與市、鎮人大代表先后對厝上溪生活污水管道改造和污水處理廠五期提標改造工程開展調研視察,深入了解項目進展情況,以人大監督助推水環境持續改善。
人大代表在認真聽取項目進展情況介紹后,圍繞如何做好水環境整治、有效防控水污染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代表們認為,石獅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將《關于大力推進全市水環境整治的議案》列入大會議案,為加強錦尚鎮水環境整治、促進染整行業轉型升級、建設宜居宜業的城鎮,啟動了厝上溪生活污水管道改造和污水處理廠五期提標改造工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水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代表們建議,要加快厝上溪污水管道改造建設,推進溝渠清淤和雜草清理工作,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要加快污水處理廠五期提標改造建設,促進染整行業轉型升級,營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