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精神,根據中央、省、泉州市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和省應急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通知》(閩應急〔2022〕128號)以及《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2024年為民辦實事工作的通知》(泉委〔2024〕1號)《中共泉州市委辦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2024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責任分解的通知》(泉委辦〔2024〕4號)要求,在總結提升2023年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管用實用的基層應急管理體系,以黨建為引領,增強我市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基層現代化治理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強黨對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提高基層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著力打通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多頭管理、各自為戰的“中梗阻”,銜接好“防”和“救”的責任鏈條,健全大安全大應急框架。2024年,我市決定在寶蓋鎮、靈秀鎮建設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各自延伸1個村(社區)開展“黨建+網格+應急管理”管理點建設。謀劃全面統籌協調基層應急管理各項工作,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核心帶動和先鋒模范作用,以依靠基層、就地賦能、就地整合、就地編組等方式,充分整合基層現有力量以及發動基層各方力量,探索構建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科學高效的“三項標準化”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即“基層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專項體系、基層防災減災標準化體系、基層應急救援標準化體系”,并結合“五個一百”安全應急保障提升工程和村(社區)“黨建+網格+應急管理”工作,以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為工作軸心,實現安全監管責任合理分解,防災減災力量相對集中,群眾自救互救能力充分聚集,推動形成隱患排查、風險識別、監測預警、及時處置閉環管理,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切實將應急管理各項工作穿透到基層的“最后一米”,做到“事有人干、責有人擔”。
二、建設內容
按照“標準化建設、實體化運作、規范化管理、實時化響應、常態化運行”的總體建設目標,采用“同步布置、同步推進、同步驗收、同步考核”原則,建成“八個有”標準化應急管理站,即:“有一個承擔應急管理職責的工作機構,有一套標準化運行的工作機制,有一個全時段運行的應急指揮和通信保障平臺,有一套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預案響應制度,有一支常備常訓的綜合救援隊伍,有一支依法履行安全綜合執法職能的隊伍,有一個管理規范的應急物資綜合儲備倉庫,有一個便民體驗的安全警示宣教場所”(以下簡稱“八個有”)。建成“五個有”村(社區)“黨建+網格+應急管理”管理點,即:“有網格管理體系、有應急服務點、有應急救援隊伍、有避災安置場所、有宣傳警示教育平臺”。
三、保障措施
建設資金按照《中共泉州市委辦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2024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責任分解的通知》(泉委辦〔2024〕4號)要求,主要由縣石獅市級財政承擔,泉州市級給予適當補助。嚴格遵循“利舊、整合、優化、提升”原則,每個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建設資金約50萬元,用于場地、物資、設備及人員等經費保障。每個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應設置不少于6個專兼職崗位(專職崗位不少于2個)。
四、工作步驟
全市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和村(社區)“黨建+網格+應急管理”管理點建設工作時間為2024年2月底-2024年12月底,初步分為四個階段:
(一)調研部署階段(2024年2月底-2024年3月底)
1.確定名單,細化方案。出臺本市工作方案,明確將寶蓋鎮、靈秀鎮建設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有關鎮、村要結合市里工作方案進一步制定細化實施方案,成立工作專班,對開展標準化應急管理站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具體內容、工作步驟、完成時限、相關責任和保障等作出具體安排,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2.部署推動,明確分工。建設鄉鎮(街道)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規劃設計、籌建,分管領導具體實施,要召開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建設工作推進會議,明確工作目標,要細化各部門職責分工,強化動員部署,對相關場地、設施建設標準等工作任務進行具體解讀培訓。
?。ǘ┙ㄔO實施階段(2024年4月初-2024年9月底)
1.場地建設,庫室整合。結合轄區的實際開展應急管理站場地建設,在保證功能完整的基礎上按照充分利舊的原則,盡量整合現有場所和設施設備,避免重復建設。可以采取集中管理、分散儲備等方式,進一步整合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等功能的物資器材庫室,做到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建設時,要認真貫徹落實“習慣過緊日子”精神,注重應急管理體系梳理,盡量整合現有場所和設施設備,不鋪張浪費,不搞“面子”裝修工程,避免重復建設。
2.設備配備和安裝調試。包括每個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至少配備一部衛星電話,一套雙向可視化可通話的視頻會議系統及硬件配套,一套應急廣播系統等。
3.值班制度完善和信息系統整合。推動鄉鎮(街道)完成政務值班、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四合一”應急值班工作機制,實現應急值班與政務值班有機融合不脫鉤,信息報送同步同口徑,并同步整合相關業務系統,開展相關業務系統操作人員業務培訓。
4.強化基層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推動鄉鎮(街道)按照《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鄉鎮(街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參考>和<村(社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參考>的通知》(應急廳函〔2023〕231號)要求,區分沿海與山地實際,并指導所屬村(社區),明確應急預案制修訂工作任務和時間節點,提升應急預案制修訂質量水平,優化基層應對工作的組織分工、處置流程與具體措施,提高基層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
5.充實人員隊伍。充分整合鄉鎮(街道)關于負責安全生產、綜合執法、防災減災、防汛防臺、森林防滅火、地震地質災害等職能的相關人員,在確保不少于6個專兼職崗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動員各方力量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一支“專兼融合”、“一崗多能”、“靈活管用”的基層應急管理團隊。根據轄區人口數量、經濟規模、災害事故特點、安全風險程度等因素,探索建立“統一指揮”、“一專多能”、“一隊多能”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做到應急管理站職能實體化運作。
6.完善管理和試運行。全面推動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實體化試運行,做到安全監管和執法依法履責,監測預警系統全勤值守,避災點、裝備物資倉庫規范管理,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常態值班備勤,安全警示宣教場所定期組織活動和維護保養。
?。ㄈ┩晟铺嵘A段(2024年10月初-2024年12月底)
1.組織驗收。市應急局負責組織對轄區內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村(社區)“黨建+網格+應急管理”管理點建設和運行效果進行綜合驗收。
2.總結經驗。把綜合驗收成效好的應急管理站進一步打造成全市標桿鄉鎮(街道)、標桿村(社區),進一步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優化完善應急管理站建設工作機制,并強化成果運用,為下階段鄉鎮(街道)標準化應急管理站、村(社區)“黨建+網格+應急管理”管理點全面建設工作奠定實踐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