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在石獅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石獅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張輝程
各位代表:
受石獅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石獅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草案提請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和泉州市委“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部署,堅持大拼經濟、大抓發展,做好做實“五在石獅”文章,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預計,下同)5.0%;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70.23億元,增長20.9%;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07億元,增長14.8%;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0%;
——工業增加值增長5.0%;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3%;
——建筑業增加值增長17.7%;
——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5.8%(錯年值);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0%;
——實際利用外資9500萬美元;
——進出口商品總額(海關口徑)467億元,增長0.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6億元,增長2.0%;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0.5%;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09元,增速5.0%;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34人;
——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4.5張;
——每10萬人接受高等教育數11845人;
——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完成泉州下達的控制任務。
(一)經濟運行企穩向好。位列2023全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第7名、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15名,全國首獲“中國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城市”稱號。鴻山熱電、美佳爽、飛通、華寶等25家企業躋身泉州產業龍頭,高新區首次進入全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前十名。成功召開全省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現場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4%。紡織鞋服產業穩步升級,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躋身中國紡織行業年工業總產值超千億產業集群名單,石獅中紡學產業研究院獲授“紡織服裝舒適性技術研發中心”?!陡=ㄊ{·一線調研:當紡織遇上智造》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卡賓、鵬泰、一筆成等企業數字化轉型經驗受到關注報導。開展數字化標桿評選、綠色印染提升等行動,在全省率先推出“智慧石獅工信科技綜合服務平臺”,1758家企業完成建檔。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舊園區標準廠房完成改造提升,落地傳洋服飾等17家優質服裝企業并全部進場投產。石獅網商園、信泰二期、鵬泰服飾等項目加快建設,福地化纖、煌祥紡織、百川紡織等項目順利完工。商貿市場全面復蘇,預計完成限額以上商業銷售額1988億元、增長8.5%。位居2023年《小康》雜志社獨具特色的電商發展潛力縣域單位樣本前列,石獅國際輕紡城跨境和直播電商產業園獲頒“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舉辦第九屆海絲品博會、第十屆網商大會、2023年中國(石獅)電商節、“百場直播專賣節”等重點活動,開展首屆新能源汽車消費節、“五在石獅·全城熱購”等系列促消費活動15場。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科技成果交易會成功舉辦,意向成交額達12億元。港口物流成績亮眼,石湖作業區5#6#泊位竣工投產,進入“大船大港”新時代。新開通3條外貿航線,舉辦泉州市外貿集裝箱航線推介會,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預計超9.5萬標箱。船舶運力總量突破210萬載重噸,穩居泉州各縣(市區)第1位。石獅航運中心、石湖港區停車場、港區配套加油站三大港后配套組合項目和華錦碼頭4#泊位擴建工程、石湖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4#冷庫相繼完工,圓通速遞福建總部、石獅網商貿易港一期等項目加快建設,歐熙國際航運總部順利簽約落地,中郵泉州智慧物流園項目成功摘得首期地塊。
(二)發展動能不斷積蓄。食品藥品產業加快發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8%。海洋食品園加速發展,25家企業入駐,庫西、晉坤等23家完工投產,長發其祥、明泰船舶啟動續建工作。設立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預制菜產業分會,開展閩龍俄食品產銷對接會、閩南廚娘大賽、預制菜直播帶貨大賽等活動。銘寶食品、泰美倫食品、祥芝中心漁港提升改造和整治維護等項目加快建設,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正式設立。機械裝備產業持續壯大,規上工業占比11.7%。建新輪胎、錦尚智能智造園、九牧衛浴等項目加快建設,中科光芯光器件基地、通達光電改擴升級等項目順利完工。光子產業加快打造1個孵化加速中心,光子技術產業園一園一期已建成,二期已封頂。文旅市場強勢復蘇,預計旅游接待總人數800萬人次、增長30%以上,旅游總收入超90億元、增長30%以上。位居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第89位,排名上升3位。出臺旅游產業、美食產業、旅游民宿等扶持政策,十里黃金海岸、洛伽寺、錦江外線等網紅打卡點熱度上升,八卦街、觀音山、永寧古衛城等項目加快建設。成功獲評“閩菜地標美食城市”,“宋元海絲宴”專題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第十七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六勝塔展示圖板“亮相”聯合國總部,“海絲三寶”作為海絲文化代表頻繁現身新華社、中新社、央視、CGTN、全國各大衛視,《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隱瞞》等9部影視劇組來石取景拍攝。創新要素加速集聚,位列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25位,設立石獅華大數字經濟研究院,獲評“全國科普示范市”榮譽稱號,中科光芯、飛通科技入選省級“未來獨角獸”創新企業,“僑易邦”列入省重點平臺。新增省級高層次人才27名、泉州高層次人才258名,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家、省創新型中小企業35家、省科技小巨人企業1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泉州市企業技術中心3家,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3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32家。創新生態不斷優化,市場主體總數突破17萬戶、增長19.39%,新增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各1家,新增專利授權2125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68件。
(三)項目攻堅扎實推進。深入實施“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行動,預計全年新增納入泉州招商項目庫項目正式合同項目160個、總投資1020億元,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06.67%、102%;其中,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4個、總投資358億元。深入開展“5510”項目奮戰年活動,十大產業園區建設、五大片區更新改造、五大文旅項目建設招商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加速建設,306個本市級、65個泉州市級、14個省級重點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05%、120%、125%,百德康園云尚、建發央座、石獅海洋漁業網商園、愛力寶食品等一批項目順利完工,國能神福石獅電廠三期、石獅電商谷人才社區、金曾片區改造、大侖東片區(一期)安置房等項目加快推進。征遷工作穩步推進,完成征地2160畝、房屋征遷80萬平方米、遷墓3500座。第三季度全省項目工作正向激勵綜合考評中位居全省第7名。
(四)城鄉建設協調發展。城市建設有機更新,位列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16位,國土空間規劃加快推進,規劃建設科創新區,完成沙堤片區、石祥路北側片區等39個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和意見征集工作,編制23個控規、50個村莊規劃。加快融入福廈泉“1小時生活圈”,福廈高鐵正式開通,二重環灣快速路匝道工程(獅城大道至晉江)順利完工,福廈高速晉石支線(彭田連接線)、國道G228線等項目加快建設。累計開通4370個5G基站AAU,覆蓋率位居泉州第一,鄉鎮公共充電樁覆蓋率達到100%。開展抓城建提品質專項活動,完成年度投資81.6億元,中心城區有機更新入選省級縣城更新建設樣板。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入選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一鎮六村上榜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單位。積極構建共同富裕先行區,101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20萬元,鴻山鎮村兩級鄉村振興項目獲得授信31億元。東埔三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古浮村列入省級重點改善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黃金海岸海洋世界獲評省級水鄉漁村示范基地。完成歷史建筑測繪建檔保護162棟、裸房整治2661棟,六勝塔防雷、景勝別墅安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防”項目計劃。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位列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52位,入選水利部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持續打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四大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國控點水質達標率預計分別達到97.8%、100%、100%。穩步開展互花米草清除整治和299畝生態修復工作,完成植樹造林和森林撫育1174畝。積極探索印染行業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新路徑,建立“行業+園區”危險廢物管理“一本賬”,大堡集控區入選全國第二批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6座垃圾中轉站設備升級改造超前完成,全市日清理垃圾量升至950噸。錦尚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水升級改造、靈秀山綠色生態開發保護等項目加快建設,鴻山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水升級改造、永寧鎮黃金大道雨污管道工程、市政污水管道清淤檢測及修復工程等項目順利完成,新建改造污水管網33.23公里。
(五)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開放水平持續提高,全市進出口總額預計達467億元、增長0.2%。其中,市場采購出口220億元,一般貿易出口190億元。持續擴大市場采購全國通關一體化試點范圍,新增一體化出口業務20億元??缇畴娚探涷炞龇ㄈ脒x全國外貿新業態優秀實踐案例,東南亞采購集散中心登上央視新聞直播間,泉州優品海外展銷中心(泰國)揭牌運營,世界石獅同鄉懇親大會順利召開。實施助力企業海外拓市場六大行動,組織企業參加20場國內外貿展,達成意向訂單超13億美元。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入選“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市)”。持續深化“幫辦代辦”、“模擬審批”、“局長走流程”、“輕騎兵”下基層服務、“千名干部進千企”等系列舉措,設立跨境電商知識產權法治服務站、“法護原創”司法工作室,行政許可事項承諾時限壓縮87.07%,“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項占比99.59%,“全流程網辦”事項占比74.76%。推行“誠信寶”納稅信用提醒服務,發送風險提醒1.32萬戶次,信用修復2624戶次。在泉州率先實現縣級區域內“幼升小、小升初”全覆蓋線上報名,累計減少證明材料8萬余份、跑動4萬余次,先后得到中國教育報、人民日報等單位的刊登報道。“i石獅”整合建設上線應用83個,累計點擊量超1000萬次。出臺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22條措施,惠企獎補直達平臺兌現資金累計超13億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全市存款余額1101.25億元,貸款余額891.86億元,增存增貸達161.62億元。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16場,達成簽約授信金額約130億元,推動“政銀企擔”融資對接累計放款36.33億元、居泉州各縣(市、區)第2名。升級“石獅市金融服務一站通”平臺,累計注冊企業2590家、對接金額17.05億元。引導5106家企業注冊使用省金服云平臺,爭取省提質增產爭效專項貸款8.92億元。引導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永信科技進入新三板創新層,3家企業在海交中心掛牌。國企改革持續深化,市屬國企資產總額提升至650億元。市母基金規模擴大至20億元,設立、參與、引進基金規模達46.23億元。融資渠道更加多元合理,綜合融資成本較年初壓降20BP,福廈高速晉石支線(彭田連接線)、高新區產業基礎設施提質改造等12個項目獲新增專項債35.1億元,智慧停車項目獲得國開行貸款7億元。推進“一中心一平臺”建設,完善管理、追究、財務及融資等相關配套制度,提示預警信息17039條。
(六)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教育事業擴容提質,入選“福建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獲評“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基地縣”“福建省科研協同創新基地”。加快教育布局規劃,建設總投資28.6億元的26個重點教育項目,建成鵬山學校、實驗小學危改提升、第七實驗幼兒園等7個項目,新增學位3030個。全面推進“名優校+”教育發展共同體,引進福建師范大學優質資源,成立石光中學教育發展共同體,組建7對21所學校開展“5G+專遞課堂”。出臺“鴻?雁”強師賦能計劃,多渠道招聘引進教師570人。廈外石分、石獅八中、華僑中學通過省級達標高中評估,中英文學校創辦高中。高考再創佳績,本科上線率、特殊線上線率均穩居泉州各縣(市區)前3名。醫療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市總醫院醫共體9家分院全部納入“全國基層呼吸規建項目優秀單位”,縣域資源共享“六大中心”覆蓋率達100%。升級打造“閩南區域醫療工作站”2.0版,設立全省首個縣域泌尿??婆R床研究中心,新增梅長林腎內科、薛芳沁胃腸外科等7個名醫工作室。加快建設“8631”學科,市總醫院列入“全國腦出血外科診療能力提升項目基地”名單,麻醉科入選中國醫師協會“縣級醫院麻醉科品質提升計劃”培育名單,3個學科入選福建省縣級醫院臨床重點學科,三四級手術占比提升至60.08%。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村入戶入企活動,家簽服務人數超30萬人,兩癌篩查完成3000人次,新增普惠性托位約880個。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全市參加養老、工傷、失業、醫療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達到35.46萬人、11.14萬人、6.97萬人、38.59萬人、7.30萬人。推進建設2個嵌入式養老機構、5所長者食堂和3個農村幸福院,掛牌成立仁愛學校“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和“日間照料中心”。開展“母親健康1+1”公益募捐、“低收入單親母親圓夢行動”、“福蕾行動計劃”等活動,設立4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示范點(未保站)。獅城零工市場入選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成立全市職業技能提升中心和6個分中心,落實“1311”精準就業服務,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68場,新增城鎮就業9424人。文體事業全面發展,王英瓔勇奪亞運會女子花劍團體金牌,楊麗婉在亞殘運會摘得1銀2銅,寶蓋隊闖進全國“村BA”東南賽區八強。我市位列泉州市第十二屆運動會青少年組金牌榜第三名,在第十七屆全國武術之鄉比賽斬獲10金4銀7銅,在省第九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摘得12金4銀1銅。新增1個體育文創園、5個口袋健身公園、589名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舉辦第五屆海峽兩岸獅陣武術大匯演、泉州(石獅)首屆電競嘉年等賽事活動30余場。積極打造15分鐘文化服務圈,加快建設寶蓋鎮、靈秀鎮等2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舉辦文化惠民20場、文化主題展覽21場、群眾閱讀活動100場,開展戲曲進校園、非遺進社區、木偶戲進景區等系列非遺活動35場。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納入首批省級“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試點縣”。創新園區楓橋“1337”工作機制,“電商楓橋”創新案例獲司法部推廣,蔡清筑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石獅市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獲授“福建省級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榮譽,《探索“六個一”工作機制,數字賦能政府建設》獲評泉州市機關體制機制創新雙十佳案例。持續做好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2.0版、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防災減災等工作,連續四年被列為縣級人民政府完成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優秀單位,鎮(街道)安全生產連片聯合執法工作經驗獲應急部推廣,首個消防主題公園正式建成。
當前,外部宏觀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小壓力,主要問題有:(一)產業競爭力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偏小,產業高端環節不足,對經濟增長貢獻有限;創新型龍頭企業較少,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高端人才儲備不足;文旅產業融合程度不高,濱海旅游產品培育不足,景區旅游業態尚待完善。(二)外貿需求仍較低迷。受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局部沖突頻發等國際形勢影響,疊加上級政策調整、成本上漲、訂單轉移等因素,出口企業利潤下滑,外貿下行壓力較大。(三)社會融資需求仍較低迷。企業投資意愿減弱,擴產發展信心不足,有效融資需求下降;提前還貸熱度不減,資金滯留金融系統。(四)民生保障仍存短板。公共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期盼仍有差距,主要表現為優質均衡教育覆蓋不廣、優質醫療資源供給相對不足、養老托育服務供需結構不優。
二、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為銜接上級要求和我市規劃目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協調性,建議2024年GDP增長5.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0%。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體指標預期目標是:
(一)關于產業發展預期目標
農業總產值增長4.0%左右。主要考慮:一是農林牧漁總產值中漁業占比超90%,受宏觀政策和近海漁業資源總量控制影響,近海捕撈產量難以大幅度增長。二是隨著我市漁業結構穩步調整,積極推動遠洋捕撈、海水養殖等領域發展,農林牧漁總產值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
工業增加值增長6.0%左右。主要考慮:一是工業增加值占我市GDP比重達40%左右,仍是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產業園區建設競賽活動,統籌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制造業綠色化數字化轉型、產業鏈精準招商等工作,不斷積聚工業發展動能。二是工業項目穩步建設,2023年預計新增投產工業項目33個(包括技改項目11個),2024年預計可新增投產工業項目19個(包括技改項目7個),光子技術產業園一園、錦尚智能制造園、蚶江智能制造園等園區加快建設,為工業發展注入新動力。綜合來看,預計2024年工業經濟仍可保持一定增速,支撐全市經濟大盤。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5.5%左右。主要考慮:一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我市GDP比重穩步提高,目前達到54.4%。三產保持較高增速,是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協同、提高城市能級、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需要。二是我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商貿之都,持續培育壯大商貿展會、港口物流、濱海旅游等三大產業,批零住餐、文化體育、科技技術服務業等領域穩步發展,三產發展勢能不斷積累。
建筑業增加值增長9.0%左右。主要考慮:一是今年以來我市建筑業保持較好發展勢頭,混凝土供貨量增速較高,引進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3家,引導2家本地企業晉升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2家專業承包企業晉升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建筑業企業項目招攬能力穩步提高。二是我市不斷推廣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投標制度改革,推進開展評定分離制度落地,引導推動本地企業承攬本地房地產、政府性投資、工業廠房等項目。三是隨著我市扶持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見效,將進一步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一是加快打造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性基地。堅持貿工聯動、創新賦能,不斷完善“3+3+N”現代產業體系,聚力發展紡織鞋服、機械裝備和食品藥品三大制造業,加快發展商貿會展、港口物流、濱海旅游三大服務業,培育壯大光電信息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培育壯大現代特色農業。穩定糧食生產,完成8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少于1.657萬畝、總產量不少于0.508萬噸。加強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指導,促進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2%,確保廢舊農膜回收率85%、秸稈綜合利用率90%。開展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創建工作,加快建設祥芝國家中心漁港提升改造、錦東一級漁港等項目。深入推進漁業結構調整,推廣南美白對蝦、花蛤、牡蠣等水產品養殖,加快打造“海上牧場”。三是推動三大制造業優化升級。加快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拓展項目落地物理新空間,夯實產業經濟發展硬支撐。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賦能,支持骨干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應用型大數據平臺。紡織服裝產業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引導企業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路線,加快建設信泰二期、興迅二期、華寶紡織產業園、福地化纖二期等項目,做好“中國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城市”后續文章。實施綠色印染提升行動,補強高端面料、高端織造、新材料研發、品牌培育、供應鏈反應能力等環節,全鏈條提升行業競爭力。機械裝備產業要圍繞硬件、軟件、應用三個方向,加快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努力向汽車配件、智能家居、精密設備等領域延伸拓展。推進“上云用數賦智”,推廣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智能車間、應用型智能制造等發展模式。推進建新輪胎、九牧衛浴、菲華金丘智能產業園、匯星機械等項目加快建設,推動中科創谷、華玉衡科等項目開工建設。食品藥品產業要堅持海洋強市戰略,完善冷鏈基礎設施配套,依托生物醫藥園、海洋食品園等載體,培育海洋生物制藥、海洋保健品、高端精細制藥等業態,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推動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加快運行,強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進建立國際食品城預制菜線上線下交易展示中心、預制菜凍品集采中心、預制菜東南亞出口基地三大平臺,加大力度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快建設豪味來二期、中石食品等項目,推動中僑藥業、大德康元、美佳爽醫療等一批項目開工。四是高品質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實“五在石獅”文章,加快打造“四中心、四區、三城”,全面建設現代化商貿之都。商貿會展要著力打造區域性消費網紅城市,建設千億規模網紅電商區域中心、千億級別國際貿易集散中心,力爭成為全國服裝網商中心。深化電商質量與品牌發展戰略,打造“品牌+電商+視覺”生態圈,增強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持續開展“一季一展會,一月一活動”,開展電商高端論壇、服裝產業供應鏈合作、跨境直播電商平臺對接等系列活動,辦好海絲品博會、海博會、校服展等展會,力爭舉辦更多國家級、省級展會。港口物流要啟動建設華錦碼頭6#泊位工程、石湖作業區4#泊位輔助區工程,加快推進石湖作業區7#8#9#泊位項目擴建。積極融入“絲路海運”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進一步完善進出口航線網絡,謀劃開通華錦至廈門外貿內支線,新開通1-2條外貿新航線,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力爭突破10萬標箱。統籌港后物流園區及臨港產業合理布局,推動石獅航運中心、石湖港區停車場等港后配套項目投入運營,招引港口航運產業鏈企業入駐航運中心,聚集港口行業資源,培育航運總部經濟。濱海旅游要擦亮海絲、濱海、美食三張名片,全面建設全國著名濱海休閑旅游城市、美食文旅之城。豐富“文旅+”業態產品,完善旅游交通、景區功能、住宿業態等要素,培育研學旅游基地、旅游特色產品、旅游觀光線路,加快建設八卦街、觀音山、華山古民居等項目。做強“宋元海絲宴”文化IP,推進《山家清供》全系列菜肴復原工程,策劃推出特色主題文化宴、素菜宴、招牌名菜、預制菜。五是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光電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加快建設光子技術產業園一園、新能源綜合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光電信息要全力打造百億集群,依托創新創業中心,針對光通信、光學元器件、光學材料等領域強鏈塑鏈。新材料要緊盯傳統產業鏈的轉型升級需要,加快發展紡織鞋服高分子材料、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材料、食品包裝材料、醫藥材料和環保材料等。新能源要積極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分布式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順應能源消費發展趨勢,探索布局氫能、儲能等領域。
(二)關于創新轉型預期目標
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5.0%左右(錯年值)。主要考慮:一是創新主體隊伍持續壯大,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3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32家、省科技小巨人企業45家。二是光電信息、海洋生物、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增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石獅華大數字經濟研究院等創新平臺,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指標、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主要污染物氨氮、化學需氧量的削減指標、安全生產指標等完成上級下達任務。主要考慮:作為約束性指標,任務由上級分解下達,年度目標為完成上級下達計劃。
為實現上述目標,一是加快完善創新體系。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規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年增長20%以上,力爭新增3家省級平臺、3家泉州市級平臺和1家大院大所,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保持在280家左右。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大專利、商標有關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優勢突出、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知識產權強企。二是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持續推進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涌泉”行動和“獅城薈萃”工程,做強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完善“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的柔性引才模式,激活用人主體引才用才積極性,全年引進各類人才1萬名以上。加強技能型人才培育,推進紡織印染行業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培養一批高水平設計師、工程師。深入推進省級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工作,實施“青年聚石、青年安創、青年安居、青年悅石、青年為石”五大工程。三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爭創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推進大堡集控區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工作,持續開展造林綠化、松林改造、互花米草清除整治和生態修復等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揚塵污染治理、海漂垃圾治理、污染源雙隨機檢查等工作,完成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燃生物質鍋爐淘汰工作,穩步提升入海河流、溝渠水質,加快建設錦尚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水升級改造、循環經濟綠色建材產業園、海洋生物食品園污水處理廠預處理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等項目。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綠色環保產業發展,創建綠色低碳社區,開展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世界海洋日等宣傳工作。
(三)關于需求增長預期目標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8%。主要考慮:一是擴大投資需求仍是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動力。為全方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固定資產投資仍需保持較快增速。二是我市持續開展“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圍繞“3+3+N”現代產業體系和重點園區開展產業鏈招商,一批重大項目將于2024年加快落地見效。三是受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局部沖突頻發等因素波及,企業投資熱度受到一定影響,固投實現超高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為實現上述目標,一是抓實重點項目建設。2024年計劃安排本級重點項目346個,力爭新開工中僑藥業、中國郵政泉州智慧物流園、七小第二校區等168個項目以上,建成光子技術產業園一園、靈秀網商園、圓通速遞福建總部等128個項目以上,加快建設國能神福石獅電廠三期、福廈高速公路晉江至石獅支線(彭田連接線)等重大項目。二是深入開展“項目攻堅2024活動”。深入推進五大片區更新改造,加快建設金曾片區、前園片區、大侖東片區(一期)等片區改造項目,推進建設建發、百德、鼎盛等一批改善性住房。推進開展五大文旅項目建設招商,推動十里黃金海岸、濱海休閑酒店群、高端精品民宿和特色文旅項目招商落地。加快十大產業園區建設,推動光子技術產業園一園、石獅網商園投產,加快蚶江智能制造園、鴻錦產業園、生物醫藥園等園區建設,推進其他園區開展項目招商等工作。三是強化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圍繞“3+3+N”現代產業體系、重點園區,開展全員招商、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著力引進一批延鏈強鏈補鏈的產業項目。強化跟蹤調度,力促在談項目簽約、簽約項目落地開工、開工項目投產。推動2023年簽約項目實現開工率70%以上,新引進項目盡快形成有效投資量,力爭全年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20個以上。四是做實做細要素保障。持續對接上級資金安排和重點投向,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政策性資金支持,推動更多項目列入上級規劃和項目盤子。優化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落實重點項目分級協調機制,加強用電、用汽、用水等要素保障。加快閑置土地和批而未供用地處置,持續開展盤活利用低效用地工作,落實2024年重點產業用地項目清單的報批工作(詳見附件2),全力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0%左右。主要考慮:一是商貿熱度穩步提升,會展經濟持續復蘇,各級促消費政策及活動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鞋服等消費持續增長,消費潛能不斷釋放。二是文旅消費、線上消費、新型消費等發展正勁,“宋元海絲宴”品牌持續升級,十里黃金海岸、八卦街、觀音山等景區配套不斷完善,“游在石獅”和“吃在石獅”內涵更加豐富,電商、文創、批零住餐等領域穩步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一要持續激發消費潛力。緊扣重要節假日時點,積極爭取上級促消費資金、動員企業加大投入,策劃開展家居、家電、汽車等品類促消費活動,發放各類商旅消費券,持續拉動消費增長。推動“一鎮一夜市”,加快發展“時尚活力型、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型”夜間經濟形態。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鼓勵發展共享消費、直播推廣、動漫文創等消費新業態。二要推動商貿提質擴容。完善納統達標及潛在達標企業庫,重點培育發展勢頭良好的電商企業入庫。加快石獅網商園區、圓通總部、大長江汽車城等投產招商,招引一批優質電商數智化龍頭企業、大型汽車品牌。推進星級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和“黨建+”鄰里中心生鮮便利店建設,引導四大商圈圍繞“首店經濟”“首發經濟”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開展差異化競爭,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持續拓展“閩菜地標美食城市”影響力。
出口商品總值增長7.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0%。主要考慮: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逐步完善,對外交流日益密切,貿易展會量質齊升,“一帶一路”與RCEP“雙輪”驅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二是市場采購全國通關一體化試點范圍持續擴大,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泉州優品海外展銷中心(泰國)、東南亞采購集散中心等平臺持續提升效能,石湖和華錦碼頭進一步加快開放,海絲品博會、海博會等展會影響力日益提升,出口、外資將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動力。
為實現上述目標,一要加速推進外貿業態改革。全力爭取落地全省首創僑匯便利化結匯管理試點,爭取石湖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區域納入福建省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區范圍。深化全國通關一體化模式創新改革,加快跨境電商稅務合規化改革。豐富石湖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區內業態,促進貨源回流。二要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承接辦好海博會、海絲品博等會展活動,暢通企業赴境外參展、考察等商務活動通道,優化外貿信保和金融服務,多渠道、多形式扶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完善國家級、省級外貿轉型基地培育建設機制,大力培育新增自營出口生產型企業。深化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僑易邦”平臺、泉州優品海外展銷中心的拓展和運營,推動國際商貿城、青創城等平臺打造全省紡織服裝內外貿一體化標桿市場。三要持續吸引和利用外資。用好用足僑資僑智資源,依托“進博會”“98投洽會”等平臺精準招商,積極承接外資項目落地。健全重點外資項目跟蹤推進機制,推動韻達、福祥興達等項目加快到資建設。積極對接上級外資獎勵政策,持續推動外資項目增資擴產。
(四)關于民生改善預期目標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主要考慮: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穩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實施社保費緩繳、穩崗返還、留工補助、以工帶賑等多項政策,持續提高居民工資性收入,不斷拓寬經營性收入渠道,持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0%左右。主要考慮:近年來綜合運用價格監測監管、平價商店、價補聯動等手段,生活服務供應相對充足平穩,預計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總體可保持相對平穩態勢。
為實現上述目標,一是全力穩定用工就業。用好用足就業補助資金,力爭新增城鎮就業9200人。推動獅城零工市場的建設、規范和提升,提供精準崗位服務,拓寬靈活就業渠道。針對性幫扶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幫助弱勢群體提高收入。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技能人才培訓,促進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質提量。實施高校畢業生留石就業創業直通車工程,促進本地高校學生畢業后留石就業創業。二是不斷提升社會保障能力。逐步推進參保擴面工作,推行綜合柜員制經辦模式,突出對中小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群體實施精準擴面。加快構建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嵌入式養老機構、農村幸福院,建成長者食堂5個以上。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綱要,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三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實施重點教育項目28個,加快建設五小桿頭校區、廈外石獅分校改擴建、福建師范大學石獅附屬中學等項目。推進集團化辦學擴容,組建第二批小學教育集團,深入推進第二批“名優校+”教育發展共同體項目項目實施。加快教師隊伍建設,招聘引進優秀教師500人,落實強師賦能八項措施,持續開展“鴻·雁”計劃、“青藍計劃”。推動鵬山工貿學校中職學校及福建技師學院石獅校區擴容提質,加快泉州海洋職業學院東南校區、泉州紡織職業學院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四是全面推進健康石獅建設。支持市總醫院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加強龍頭學科、重點學科和專病中心建設,創建執業助理醫師全科醫學專業培訓基地,打造石獅市互聯網醫院品牌。做好婦幼保健院標準化建設,推進分級診療落細落實。繼續加強與上級優質醫療資源合作,探索人才柔性引進機制,打造一對一師帶徒育苗工程。推進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積極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引導有條件的優質幼兒園延伸開展托育服務。五是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持續完善市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新建2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深入挖掘“海絲文化”“獅文化”“閩臺對渡文化”等傳統文化新時代內涵,常態化開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舉辦文化惠民劇場、廣場藝術節、主題展覽、全民閱讀月等活動。不斷完善15分鐘健身圈,推進建設口袋公園、體育文創園等健身設施,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抓好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及體育健身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開展足球、籃球、氣排球、地擲球、健步走等適合不同人群的體育賽事活動。六是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全力創建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市,深入實施公共法律服務“148”品牌建設,推廣“海上楓橋”“園區楓橋”“電商楓橋”等特色多元解紛模式。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打擊電信詐騙和網絡詐騙,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石獅。鞏固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2.0版本,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執法監管、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安全員隊伍管理建設等工作。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持續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做好防汛防臺風、森林防火、防震減災、消防安全等工作。
(五)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開放
一要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貫徹落實各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健全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構建“親不逾規、清不疏遠”的新型政商關系。提升集成套餐服務改革成效,持續擴大“一件事一次辦”覆蓋面,推行“數字政務門牌”服務、遠程異地評標等舉措,延伸政務服務距離。持續開展政務云平臺項目(四期)建設工作,優化建設“智慧石獅城市大腦”,擴大i石獅平臺服務范圍。大力推行“非接觸式”辦稅,優化升級“誠信寶”服務項目。持續深化包容審慎監管執法,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二要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力爭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25次以上,全年增存增貸150億元。宣傳推廣石獅市金融服務一站通,完善小微融資對接平臺建設,做大地方金融組織業務。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領撬動作用,通過基金合作導入產業資源,圍繞“一樓一街一村一鎮”格局建設金融集聚區。加強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全流程動態跟蹤服務,引導企業到境內外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加強信貸風險監測預警和不良風險全盤調度,確保不良率保持在低位水平。三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整合優化內部結構和產業布局,支持市屬國企布局“3+3+N”產業、城市運營、公共服務等領域。強化市屬國企統籌調度機制,持續優化融資結構,加快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力爭市屬國企資產總額提升至700億元。
附件1
石獅市2023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預計完成情況及2024年預期目標表
指標名稱 |
單位 |
2023年計劃目標 |
2023年完成(預計) |
2024年計劃安排 |
|
增速(%) |
預計數 |
增速(%) |
增速(%) |
||
1、地區生產總值 |
億元 |
6.0左右 |
1215 |
5.0 |
5.8左右 |
2、農業總產值 |
億元 |
3.5左右 |
— |
0 |
4.0左右 |
3、工業增加值 |
億元 |
6.2左右 |
481.17 |
5.0 |
6.0左右 |
4、第三產業增加值 |
億元 |
6.3左右 |
648.36 |
4.3 |
5.5左右 |
5、建筑業增加值 |
億元 |
5.0左右 |
51.82 |
17.7 |
9.0左右 |
6、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 |
億元 |
6.0 |
70.23 |
20.9 |
6.8 |
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億元 |
6.0 |
50.07 |
14.8 |
6.0 |
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億元 |
7.0左右 |
219.02 |
7.0 |
7.8 |
9、實際利用外資 |
萬美元 |
5.0 |
9500 |
152.8 |
7.0 |
10、出口商品總值(海關口徑) |
億元 |
10.0 |
445 |
0.2 |
7.0 |
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億元 |
8.0左右 |
596 |
2.0 |
5.0左右 |
12、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與經濟同步增長 |
68209 |
5.0 |
與經濟同步增長 |
附件2
石獅市2024年重點產業用地項目清單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在位置 |
建設性質 |
備注 |
1 |
金曾片區 |
湖濱街道 |
改擴建 |
|
2 |
風廬山公園東側片區 |
湖濱街道 |
新建 |
|
3 |
南環路南側片區 |
湖濱街道 |
新建 |
|
4 |
大侖東片區(一期) |
鳳里街道 |
改擴建 |
|
5 |
華山片區 |
靈秀鎮 |
新建 |
|
6 |
靈秀創業園西側片區 |
靈秀鎮 |
新建 |
|
7 |
風爐山公園西側片區 |
靈秀鎮 |
新建 |
|
8 |
柯順公園北側片區 |
靈秀鎮 |
改擴建 |
|
9 |
寶蓋鞋城C地塊 |
寶蓋鎮 |
新建 |
|
10 |
龜湖公園片區 |
寶蓋鎮 |
改擴建 |
|
11 |
前坑前園片區 |
寶蓋鎮 |
改擴建 |
|
12 |
院后片區 |
寶蓋鎮 |
新建 |
|
13 |
石錦路紡織基地段南側片區 |
蚶江、錦尚鎮 |
新建 |
|
14 |
港口大道物流片區 |
蚶江鎮 |
新建 |
|
15 |
錦江外線南側片區 |
蚶江鎮 |
新建 |
|
16 |
佳龍石化南片區 |
蚶江鎮 |
新建 |
|
17 |
石獅大健康產業園 |
蚶江、祥芝鎮 |
新建 |
|
18 |
祥芝大堡片區 |
祥芝鎮 |
新建 |
|
19 |
福地片區 |
祥芝鎮 |
改擴建 |
|
20 |
伍堡凌峰片區 |
鴻山鎮 |
改擴建 |
|
21 |
鴻山新能源產業園片區 |
鴻山鎮 |
新建 |
|
22 |
鴻山鎮東明學校南側片區 |
鴻山鎮 |
新建 |
|
23 |
石祥路北側片區 |
鴻山鎮 |
改擴建 |
|
24 |
君豐片區 |
鴻山鎮 |
新建 |
|
25 |
楊堡片區 |
鴻山、錦尚鎮 |
新建 |
|
26 |
錦蚶智能制造東片區 |
錦尚鎮 |
新建 |
|
27 |
錦南路東段片區 |
錦尚鎮 |
改擴建 |
|
28 |
冠輝物流片區 |
錦尚鎮 |
改擴建 |
|
29 |
將軍山北側片區 |
錦尚鎮 |
新建 |
|
30 |
錦蚶片區 |
錦尚鎮 |
新建 |
|
31 |
永寧梅林碼頭片區 |
永寧鎮 |
新建 |
|
32 |
觀音山片區 |
永寧鎮 |
新建 |
|
33 |
新沙堤酒店片區 |
永寧鎮 |
新建 |
|
34 |
沙堤片區 |
永寧鎮 |
新建 |
|
35 |
永寧外線北側片區 |
永寧鎮 |
新建 |
|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